2023年05月31日 20:43:46 来源:四川新闻网 记者 乔永祯 编辑:刘亚宇
四川新闻网-首屏新闻宜宾5月31日讯(记者 乔永祯 摄影报道)“原产乌蒙余脉间,川红故里在筠连。山高恰与阳光近,雾厚宜濡叶色鲜……”,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,素有“川红故里”的美誉。
(相关资料图)
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茶山(筠连县农村农业局供图)
筠连川红工夫红茶外形紧结乌润、匀整,金毫显露,汤色浓亮。叶底鲜红明亮,香气芬芳,馥郁持久,与“祁红”“滇红”并称中国三大工夫红茶。
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茶山(筠连县农村农业局供图)
而在筠连当地,有一名家喻户晓的“茶痴”——刘一平。
出生于“茶叶世家"的刘一平,从祖父那一辈就以制茶为生,父亲是筠连茶厂技术厂长。刘一平小时候,放学了就跑到厂里看父辈做茶,耳濡目染,潜移默化,小小年纪就爱上了茶。他常笑言自己是被茶泡大的一代。
1983年1月,16岁的刘一平内招进入筠连茶厂,成为了茶厂中最年轻的技术工人。那时,刘一平便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,“把筠连红茶做好,让全国人民都能喝到川红工夫红茶。”
中国制茶大师(红茶类)、川红工夫·筠连红茶非遗制艺传承人刘一平
在筠连茶厂,刘一平师从刘元付、孙传义等老师傅学习川红工夫的初、精制加工技术,平时空闲的时候刘一平也泡在制茶车间钻研制茶技术,向老技术员请教做茶心得,“功夫不负有心人,没过多久,刘一平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,并一步步努力成为了中国制茶大师(红茶类)、川红工夫·筠连红茶非遗制艺传承人。
在筠连茶厂,刘一平历任筠连茶厂精制车间技术员、工程师、副主任、主任等职,亲历了川红工夫和筠连红茶的辉煌与兴衰。
2000年筠连茶厂被醒世茶业重组,刘一平凭借高超的制茶技术,丰富的做茶经验担任技术总监,负责产品研发和质检。2008年,国内红茶消费渐起,醒世茶业确定了复兴川红工夫的战略,刘一平担负起了产品研发的重责,主持重制了1959年的红茶珍品“黄金白露”。
刘一平亲手制作的川红工夫红茶
刘一平揉捻新鲜采摘的茶叶
“当年的‘黄金白露’是还未展叶的芽茶制作而来。我们重制黄金白露时也是按这个标准来采制。”刘一平告诉记者,因这种茶叶只能在“白露”前后采摘生产,才能得到满身金毫、色如黄金的外形和浓郁的花香,且一斤黄金白露干茶需要七万多个芽头,产量极其稀少实为川红工夫红茶的顶级珍品。
好茶的秘密在于孕育它的土地,刘一平告诉记者,筠连地处乌蒙山区,海拔较高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夏无酷暑冬无严寒,非常适合茶树生长,所产红茶品质最好。
此外,筠连在“川红”沿袭古代贡茶制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,具体步骤为采摘、萎调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。其关键工艺在于采用“自然萎凋”,“手工精揉”,“木炭烘焙”,这些技艺的要求极高,且需纯手工完成,没有多年的经验的制茶师傅是很难顺利完成的。
筠连红茶大事记
培养新的“茶匠”迫在眉睫,2023年4月24日,2023年四川省第四届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“筠连红茶杯”手工制茶技能竞赛在筠连县南丝绸之路不夜城开幕。以此次制茶技能竞赛为契机,筠连县开启了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工人和工匠职业技能水平之路,为全力打造“中国红茶第一县”,真正让村庄“靓”起来、群众钱袋子“鼓”起来提供了新的动力源。
现如今,茶产业是筠连县主要的经济支柱。筠连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、茶农4.8万户。截至目前,全县产茶12683吨,茶农收入9.37亿元,二产产值达12.18亿元,综合产值38.9亿元,茶产业成为联动带农的致富产业。
筠连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聂海松告诉记者,近年来筠连县坚持“稳量提质、壮大品牌、拓展市场、发掘文化”思路,不断延链强链补链,提升品牌影响力、市场占有率、产品附加值,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下一步,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绿色茶叶基地的建设,围绕茶叶生产企业做大企业的品牌和营销力,进一步扩大市场销售额,把筠连的红茶标准进一步做深做细,把茶叶生产企业选优配强,把筠连红茶品牌做大做优。” 聂海松说。